abc20231918

新闻资讯 分类
北京今年安排3995户棚改签约23个历史遗留项目将发布日期:2023-10-20 17:34浏览次数:

  昨天,北京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十四五”时期明确疏整促十方面25项新任务。本市拆违将向治违转变,开展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棚户区改造方面,将更加注重在途项目收尾和居民回迁安置工作,以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初步安排3995户棚改签约任务,并将推动23个历史遗留项目全面开工。

  “新一轮专项行动,将更加强化提升首都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的目标导向。”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绍说,新一轮专项行动的治理任务,将推动拆违向治违转变,开展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保持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全市将建立拆违土地利用台账,加快推动腾退土地的利用,依据规划及时复绿复垦、补齐公共服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并将加强棚户区改造在途项目收尾和居民回迁安置,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据透露,2021年初步安排3995户棚改签约任务,并将推动23个历史遗留项目全面开工。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本轮专项行动新纳入了重点项目征拆收尾、桥下空间治理、施工围挡和临时建筑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聚焦历史遗留和发展薄弱问题,是本轮专项行动的一大侧重。对于这些问题,要表里兼顾,将城市治理不断推向深入,以改革思维破解深层次矛盾。”李素芳说。

  根据《意见》,本市将继续推动治理类街乡镇、职住功能偏差大区域的系统治理提升。据了解,2019年以来,北京先后有30个街镇进入治理类乡镇名单。这些街乡镇面积占全市6.6%,但人口却占到22.4%,12345热线万件,矛盾问题集中暴露、市民反映强烈,因此推进治理类街乡镇的提升成为近两年本市疏整促专项行动的重要抓手之一。

  “下一步对于这一类街乡镇的治理,还将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治理的关键是要推进这些区域高质量发展,将接诉即办和疏整促治理相结合,一街镇一方案,制定个性化的治理方案。”李素芳透露,针对治理类街乡镇普遍存在的老旧小区多、物业管理水平低、施工噪音扰民等问题,目前本市已梳理出11个方面39项具体任务,将逐一落实,加大一批“小而精”项目的实施力度,让老百姓住得更加安心和舒心。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新一轮专项任务安排尤为重视民生,不少安排都直接聚焦百姓身边的事儿。比如在基本实现便民服务功能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吃饭不便的问题,将采取多种形式发展老年餐桌,2021年计划安排老年餐桌1000个;在留白增绿、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的同时,针对体育健身场所不足的问题,适量配建体育健身设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为营造身边的宜游空间,全市将推进棋盘路网林荫化改造,增加绿荫覆盖,2021年拟建设20条左右的林荫路;为打造全新的滨水空间,针对西南二环水系周边人口密集的现状,将通过增设下河梯道和台阶等措施,连通滨河步道,增补市民休憩空间。

  “新一轮行动将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尺。”李素芳介绍说,“十四五”时期本市疏整促将把主动治理与接诉即办相结合,努力提升“七有五性”保障水平,除了解决如老年餐桌、林荫路等“有没有”的问题,还将注重解决“用没用”和“好不好”的问题。

  解决“用没用”问题,如针对商品住宅小区配建的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管理等设施应建未建、应交未交、交而不用的问题,将系统开展专项整治,确保依规依标配建、移交和投运等,2021年拟推进24个项目。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如未来五年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将建成投用;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等一批综合医疗设施建成投用,以及推动佑安医院、安定医院新院区建设等等,都将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市域内均衡布局。

  除了更加突出民生之外,新一轮疏整促还将更加注重“分区施策”。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将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核心区为重中之重,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全面整体推进与分区施策并重,以提升城市品质。未来五年,核心区将围绕降低“四个密度”,细化制定疏解任务清单,如全面推进重点景区门票预约制,推进景区限量预约、分时游览、优化游客流向。

  此外,核心区还将加强住宿业治理、提升住宿业品质,强化对“日租房”和“网约房”的管理,并推进传统商圈、商场转型升级;加强建筑规模管控,继续推动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腾退和共生院改造,继续实施电力、路灯等架空线入地,治理城市“蜘蛛网”。

  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则将着重加强城市修补、强化品质提升;平原新城着重增强综合承载能力,生态涵养区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水平。根据《意见》,全市还将加强重点区域品质提升,围绕“两轴”、中央政务和重大活动保障开展综合治理,提升铁路沿线、城市主干路、重点廊道环境质量,加强跨区交界地区治理提升,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专项行动是推进首都减量提质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各级政府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眼睛向下、脚步为亲,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李素芳说。文/本报记者 林艳 李泽伟

  在昨天召开的“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市住建委副主任张国伟介绍说,本市将开展商品住宅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移交专项治理,着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市住建委针对配套设施“应建未建、应交未交、移交后闲置或改变用途”等问题,根据先易后难、分类有序原则,“协调一处、推进一处、解决一处、销账一处”,全力推进问题解决。

  “以2007年建立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和移交监管机制为时间节点,市住建委于2020年12月份开展了摸排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出2007年以来项目配套问题近70项(处),建成未移交占绝大多数。”张国伟介绍,本市今年下半年将开始排查2007年以前的居住项目,实现全面梳理,纵深推进。在此基础上,本市将先期摸排问题中的24项(处)纳入了2021年度的治理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先行先试,计划于年底前完成治理。对于剩余的40余项(处)和后期摸排发现的问题,将一并纳入“十四五”期间“疏整促”任务进行专项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市住建委与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居住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移交管理办法,确保配套设施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步达到交用条件。

  张国伟透露,本市强力推进逾期未安置项目清理,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截至2020年底,全市88个逾期未安置项目中,65个项目的难点堵点问题已基本解决,进入正常建设周期,涉及近4万户。接下来,将加强督导协调剩余23个项目,力争今年底安置房实现开工建设。

  发布会上,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给出一组数据,本市于2018年开始实施“留白增绿”,到2020年底,共完成绿化4568公顷,完成“战略留白”临时绿化2387公顷。“十三五”时期,全市森林覆盖率由41.6%提高到44.4%,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8%提高到48.9%。

  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4%,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7平方米。具体任务方面,高大伟介绍,“本市将继续大力推动建设多种形态的城市森林、小微绿地和城市公园,在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及生态涵养区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此外,2021年,全市计划实施留白增绿860公顷,包括在中心城区建设一批城市公园,在郊区新城因地制宜实施大尺度绿化,在通州及副中心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等。

  东城区委、常务副区长王清旺介绍,“十四五”时期,东城区将持续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配合市级部门推进口腔医院迁建,压缩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床位,协助做好疏解善后工作。完成60家住宿业转型提升,打造安全、绿色环保、服务质量一流、符合首都核心区定位的住宿业格局。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市场保障体系,推动完成百荣世贸商城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加强“智慧商街”建设,完成前门、王府井2个商圈和东安市场、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等7个商场提质升级,推进社区便民消费服务圈建设。

  完善民生保障方面,王清旺介绍,东城区将启动钟鼓楼周边、故宫周边院落、三眼井等片区申请式退租,完成2200户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和不少于1000户修缮。此外,持续攻坚南中轴、望坛、宝华里等项目,加快实现“场清地静”目标。深入推进停车综合治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和运营,推进居住区与周边公共建筑停车资源错时共享。

  朝阳区委、常务副区长崔小浩介绍,“十四五”时期,朝阳区将着力打造国际化重点区域,包括实施交通综合治理、环境提升等工程,全面提高CBD、望京区域国际化发展品质;加快推进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及外围的拆迁腾退,持续改善交通环境,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开展奥林匹克公园等冬奥会服务保障区域环境整治,提高景观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改造提升三里屯等核心商圈,构建亮马河-坝河国际风情商业带,加快商业空间品质提升,助力首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民生领域,崔小浩透露,朝阳区“十四五”时期将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建设一批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优化便民服务网点布局,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做好停车位的存量盘活和规划增设,新增改造约3万个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本组文/本报记者 林艳 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