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20231918

新闻资讯 分类
电视记者卧底业简史发布日期:2023-10-27 16:19浏览次数:

  日发生一起播出事故,在暗访店的报道中没有打码暗访者敏感部位,导致生殖器画面直接播出。日,川视就此发表道歉信,解释节目本意是为了监督,为出现不当画面的严重错误道歉,恳请不要传播,同时停职编审人员,展开内部调查。

  这个事最早爆出,是四川当地观众,披露到微博上,很快发酵为一次风波。作为旁观者,体会到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威力。至少也说明电视新闻还是有人看的,唱衰传统媒体长达十年之久,电视娱乐化倾向不改,也许自有道理。尽管在内里,省级电视台各有难处,深受媒体大势裹挟。

  这件事出来后,大致有两种反响。一是调侃性质的,从露出的不良画面入手,联系到暗访者本身,说一些玩笑话。二是严肃的批判,以为这种报道题材不可取,是以监督之名欺负弱者与弱势行业,背离了监督针对公权力的初心。然后,在第二种看法上,又有进一步的批评,引申出自媒体诸多读物。

  社交媒体流传的技术分析,试图解释这种画面何以没有打码就出街。有说非线编辑导致的编审不可见,将锅推给器材云云。这些明显都是托词,是为了减轻负责的压力。电视台用的都是广播级的器材,向下兼容,即使暗访者使用家用级器材,也没有不显示的可能。应该还是编审中漏过导致的人为事故。

  在现有的管理环境下,对于这种播出事故,可能会比从前有更重的处罚。尽管在个人理解中,无论应不应该暗访这种题材,当事人都不该因此失去工作。当然,自此而后,四川电视台将与这起事故紧密挂钩,有可能无法解链。但要说那个视频从此成为网络记忆的一部分,我是不相信的。

  在这个事情上有两个判断,价值判断就是这类题材没有报道价值,卧底业也是非常令人不齿的调查行为——但这个判断也不是一直正确,比如纽时对的报道,因为超越了猎奇的层次,也会散发出调查报道的光芒。如果本次事故能确立电视新闻摈弃这类题材,当然是好事,可只怕不会实现。

  除了对题材进行价值判断,还要注意事实判断。这个“事实”在操作层面说有好处,很容易吸引收视率,风险几乎为零,而且容易取得,是物美价廉、收效颇丰的电视新闻选项。省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成为这类题材的土壤,在KPI压力下,怎么选是很清晰的,这个不以批评者意志为转移。

  在理解电视新闻何以青睐调查的原因上,可能需要克服一种看法。这种看法认为,正是因为当前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新闻题材缩小,所以电视新闻记者“”聚焦在暗访地下失足妇女上。这种“题材枯竭说”“记者说”都不是实际,实际上,电视新闻报道从未停止过对地下业的追逐热情。

  从媒体类型上看,电视新闻是非常适合表现这类题材的。电视画面的剪辑很好地克服了文字在报道此类题材上遇到的琐屑、平淡等缺点,反而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而等摄制手段还具备写实性,激发出这类报道的现实活力。如果说有一种题材是专为电视新闻准备的话,地下业就是当之无愧的之一。

  在电视新闻的发展史上,令四川电视台出丑的这个题材,曾经分属于法制报道、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范畴。这三个新闻分类同时并存,但在具体电视栏目的设置上,则以指导思想的方式呈现线性递进关系。本世纪初,发轫于南京零距离的民生新闻成为制式栏目,被包括川视在内的电视台实践着。

  播出事故新闻的栏目就是四川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排在新闻联播、本省新闻联播、电视剧黄金档之后,应该是很重要的栏目。当然在全国范围看,电视民生新闻同样面临传媒业的共性问题,诸如题材枯竭、选题琐碎,公权退出,如何处理人际纷争类题材等,而电视仍在以画面优势挣扎着求生欲。

  在电视新闻报道不得不挖地三尺找题材时,也要看到,本属于它传统题材清单头部的地下业,也在经历史上最强的衰落与转型。即使这样,在十多年里,电视报道对失足妇女的兴趣不减,在这段历史上,电视清娼取得过最瞩目的成就,也走过平淡的日常,电视记者卧底业足够书写一部简史。

  2014年2月9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数十分钟报道,播出央视记者在东莞隐蔽拍摄的10多家娱乐场所服务画面,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和解说。这次报道揭开了东莞扫黄的序幕,广东部署的搜捕行动随即展开,这就是载进史册的历史大事件,也是电视记者卧底业的巅峰之作。

  俗话说,“十万小姐赴岭南,百万嫖客下东莞”。与以往相比,这次扫黄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彻底程度著称。经历此役,东莞业陷入停滞状态,五星酒店业、化妆服务业、大排档外卖行业、甚至摩的拉客业,都遭受重创。东莞的经济、政界经历重新洗牌,深耕当地的本土重要官员落马。

  东莞扫黄,是电视记者卧底业取得的最瞩目胜利。这是该部简史浓墨重彩部分,其在电视新闻业界的影响力,堪比南都的孙志刚事件在报界的地位。多少年后,央视记者在暗访结束后,开着采访车在广深高速上狂奔脱离东莞的画面,仍在业界广为传颂。而这次获得巨大成功的电视卧底事件,也少有地“反哺”纸媒。

  顺带说下,南都周刊早于央视,2009年即派记者进入东莞,发挥文字和摄影报道的特长,刊发的一组封面报道,也是该刊历史上的知名报道之一。总之,传媒那时的起底业,似乎并不龌龊。一来报道中对失足妇女饱含道德声援,甚至公开辩论性产业合法化;二来电视新闻的雷霆确实触及权力,尽管外人不知道奥妙所在。

  卧底东莞是小阳春事件,在其前后,电视记者暗访报道仍然常见。2011年苏州电视台卧底暗访揭秘男子**组织内幕,2014年,深圳电视台记者卧底暗访伴游外围女模,凤凰娱乐女记者卧底海天盛筵,2015年上海电视台记者卧底调查松江舞厅,2017年广安电视台暗访**女全过程。

  即使中文搜索网站不比从前,但类似电视新闻报道还是比较齐全地勾勒出卧底简史的梗概,卧底从未停止过。四川电视台这次,无非是常在河边走总有湿鞋的这一天,以个案形式改写了电视报道者与业者的关系,窥探者成了被窥探的对象,质疑者自个也被质疑,这是电视业取得东莞大捷后的挫败。

  其实很难从四川电视台的事故中推断出规律性的东西,也很难想象类似报道会在电视上消失,画面、戏剧化、魔弹效应等电视综合特性,并不会在某次挫折之处永远停歇下来,这个不是电视业的作风。自然,更不可能拥抱举一反三的幻觉,将播出事故作为电视新闻改革的触发点——这些都是跑题了。

  但在一定程度上,川视的这次播出事故,连同同期康辉怼美国的视频,是可以放在一起评析的——如果适当地控制评析深度的话,似乎隐约能见到电视新闻的话语倾向以极民族、极三俗的方式,划定出一些新的范围。当然,这个并不代表全盘变化,甚至不一定是“新”,因为放不下,所以总无法自由。

  题图《啊,我的心中有很多忧伤》,油画100*80,作者新浪微博:@秃头倔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